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完美体育中场休息视频 > 新闻动态 >
最近对我启发最大的概念,叫做「日耳曼赢学」。
我最近和朋友吃饭时,讲过好几遍这个概念。在我看来,它比米尔斯海默那些传统政治学家的东西要有生命力得多,确实能解释现有思想体系的很多问题。
「日耳曼赢学」这个概念源自知乎,它讲的是日耳曼人——泛指西方文明——其核心驱动力就是要「赢」。
关键在于,西方人的赢,并非总依靠实力地位,而是通过构建和维护一套「永远赢」的叙事来巩固其霸权。这是一种「因为我赢,所以我赢」的闭环逻辑。
西方人缔造了一种种族等级制的世界观。在这个体系里,日耳曼人(西方人)是上等人。而我们这些第三世界的人民,不管是黄种人、亚洲人还是印度人,都被视为「达利特」,也就是「贱民」。
那么,谁来维护这个种族等级制呢?
答案是「达利特领班」,指那些社会专家、媒体精英,泛称文科精英。
他们的任务,就是对内规训我们这些「达利特」,让我们接受西方的标准,心甘情愿地认同西方的优越性,从而维护日耳曼人实力与精神的双重领先地位。
所以,他们会成天要求我们自我反思,对齐西方,这就是典型的规训手段。
如何打破这种闭环逻辑,这一种族等级制?「日耳曼赢学」给了很直接的答案:
第一,要绝对自信。不要相信西方天生高贵,他们在实力和精神层面都不是绝对第一。要敢于认识到,日耳曼人才是蛮夷。
第二,彻底否定「达利特领班」的权威。认清西化专家、媒体精英的买办本质,他们的话一个字都不要听,
在我看来,「日耳曼赢学」最好玩的一点是,它指出了赢的本质。
赢的本质是争夺叙事权。显然,现在西方人无法完全掌握叙事权,他们没法闭环赢了。
所以,目前版本的赢学,应该是「各赢各表」——你赢你的,我赢我的,互不相干,不要让那些「达利特领班」在中间赚差价。
「日耳曼赢学」带着一种来自互联网论坛的野蛮的生命力,也很有解释力。虽然我的自由派朋友大概率无法接受。
让我感到更有趣的,是从「入关学」到「日耳曼赢学」的演变。
2019年,知乎用户山高县提出了「入关学」。
「入关学」的核心概念是类比满清入关。就像是满清入关中原后,旗人世代发达了一样,「入关学」主张中国要靠硬实力入关北美大陆,让中国老乡也都开皮卡、住大house。
「入关学」的核心是实力优先。它在理论上是不自信的,主张要搁置合法性论证。
比如,「入关学」的口号是,「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。」只要从实力地位角度取得胜利,造成既成事实,自然会有媒体精英和专家学者,为我论证合法性。
「日耳曼赢学」最大的区别是:它充满了理论自信。
「日耳曼赢学」直接解构西方的话语霸权,指出「赢」的本质和「达利特领班」的买办角色。不仅是从实力上自信,更要在理论上自信。敢于说,我比你更正义,你的赢是虚假的赢。
这种价值观的转变会带来什么?大概是一些很多有趣甚至伟大的事情,但这显然是「达利特领班」(文科精英)非常不希望看到的。
本质上,「入关学」和「日耳曼赢学」都是反精英的论述,不相信当前由「文科精英」主导的价值观和话语体系。
我肉眼可见,这股反精英的趋势,理论越来越完善,声势也越来越大。
反差的是,被攻击的「文科精英」们,却未能提出什么有力的理论来回应。反倒是网络舆论中,野生国师拿这「入关学」「日耳曼赢学」这些心概念,正在解构和嘲讽文科精英过去的理论(历史的终结、普世价值等等)。
反精英的论述越来越完备,理论越来越自信。
那么,自信之后,会发生什么呢?
